GPS控制網解算完畢以后,計算人員要編寫GPS控制測量報告。該報告作為必須上繳的測量基礎資料之一,因此有必要結合《規范》相關內容進行必要的解釋。
《規范》規定,GPS控制測量報告一般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a) 任務來源,測區已有測量資料情況,項目名稱,施測目的和基本精度要求;
該款要求敘述本次GPS控制測量實施的任務來源;工區內已經搜集到的國家等級點的情況、通過實際踏勘落實的控制點位保存情況,以往所采用的坐標轉換參數等;施測目的一般為做工區首級控制之用,基本精度要求綜合考慮工程設計和《規范》要求。
b) 測區范圍與位置,自然地理條件,氣候特點,交通及電訊、供電等情況;
該款要求敘述工區基本地理狀況,可參照工程設計。
c) 施測單位,施測起訖時間,作業人員數量,技術狀況;
該款要求主要敘述實施本次GPS控制作業的單位、人員、技術情況,以及具體作業日期,其中起止作業日期應指從開始野外觀測到數據處理完畢的時間。
d) 作業技術依據;
一般應為《規范》、工程設計、測量施工設計。
e) 作業儀器類型、精度及檢驗和使用情況;
要敘述所投入GPS控制測量作業的儀器的類型、數量和精度保證情況,如年鑒定情況,有效期至。
f) 選點和埋石情況;
指通過實地踏勘,決定選擇起算點的過程,和加密點的選擇、標石埋設情況。
g) 觀測方法及補測重測情況,以及野外作業發生問題的說明;
觀測方法一般為靜態或快速靜態,補測重測是指通過內業計算檢核對不合格的觀測數據進行返工重測或者局部基線加密的情況,野外發生問題是指在野外數據采集過程中所發生的意外情況的說明,如因天氣變化而中止觀測等情況。
h) 外業觀測 數據質量 分析與野外數據檢核情況;
指對所采集的靜態數據做預處理所得出的基本精度信息,如DOP值、有效歷元數、有效觀測時間等,野外數據檢核指對測站點名、天線高等基本信息的檢查。
i) 數據處理方案、所采用的軟件、所采用的星歷、起算數據、坐標系統,以及無約束平差、約束平差情況;
數據處理方案指對基線解算和網平差所采用的處理方案,如基線解算方式(分條、分時段、整體等)、網平差方式(二維約束、三維約束等);所采用的軟件指解基線和網平差所采用的軟件,注意:基線解算和網平差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軟件進行;所采用的星歷一般為廣播星歷;起算數據指所通過官方渠道搜集到的有質量保證的起算點的坐標、起算邊長、起算方位等;坐標系統一般為基于北京54坐標系統的地方投影坐標系統。
j) 誤差檢驗及相關參數和平差結果的精度估計等;
誤差檢驗是指嚴格按照《規范》所進行的基線質量的檢驗、無約束平差質量檢驗、約束平差質量檢驗;平差結果的精度估計指平差點位誤差情況和邊長相對誤差情況。
k) 坐標轉換和高程轉換的說明;
該款是指為了施工需要,對平差結果進行必要的轉換的情況說明,如54坐標向地方獨立坐標轉換等,若無坐標轉換可不做說明。
l) 擬合或轉換控制點海拔高檢驗情況;
高程擬合或者高程轉換情況的說明,如大地高向海拔高進行高程異常改化的說明等。
m) 坐標參數解算情況;
一般指GPS點校正求取轉換參數的情況說明,可以是3參數或者7參數;如果采用的是以往的轉換參數,此項可不做解算說明。
n) 上交成果中尚存問題和需要說明的其他問題、建議或改進意見;
如無需要說明的情況,可不做說明。
o) 各種附表和附圖;
指各項質量檢核統計表格,如重復基線檢驗、閉合環路閉合差檢驗、無約束平差基線改正檢驗、約束平差質量檢驗等表格;附圖指GPS控制網示意圖。
p) 測量成果簡要列表。
指最終平差得到的欲在物探測量施工中采用的測量成果表格,如點位坐標、方位、邊長等成果。
由于《規范》上述規定是“資料性附錄”,所以在實際的報告編寫中個別地方可以酌情變更。